第(2/3)页 赵佶问的蹊跷,徐知常一时不敢回答,生怕自己答的仓促,在天子的面前露了馅。 因此支支吾吾反问了一声。 赵佶手指徐知常,露出乐不可支的模样,揶揄道,“太上老君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不是道教典故吗?” 道教以“三清”为尊,分别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其中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在“三清”中位为最后,相传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 根据传说,道德天尊在东周的时候,曾经下凡降世,化身为老子,乃是诸子百家之首。 其在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时,因为关令尹喜的要求,留下的《道德经》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在《道德经》的基础上,不仅诞生出了治国的黄老学说,而且还有影响深远的道教。 徐知常身为道教徒,虽是旁门,但对于祖师爷的光辉事迹,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听到赵佶的取笑,徐知常脸色通红,吭声道,“青牛乃是神物,贫道福缘浅薄,因此未得一见。” 赵佶点了点头。 徐知常自承不足,并没有让赵佶觉得不满,反而对徐知常不愿欺瞒自己感到满意。 对赵佶来说,一个人能力高明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片忠心。 这是古往今来,所有皇帝的心病。 赵佶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对徐知常道,“既然林仙家想要等到坐骑到来后,才愿意入宫。” “朕并非刻薄之人,亦有成人之美的心灵,便再等上一段时间,一睹林仙家的风采。” 徐知常听的目瞠口呆。 赵佶这副礼贤下士的姿态,简直堪称帝王的风范,可惜对象却是一位方外道人。 徐知常想起自己接到天子的诏令,就从福建建阳匆匆入京,眼巴巴地等待天子的召见。 相比之下,自己和林灵素两人,在天子的心目中的地位,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徐知常双目倏然赤红,这林灵素何德何能,竟然能够得到天子的如此优待? 天子不仅没有怪罪,林灵素在接到诏令后,并没有立即入宫,觐见天子。 而且还亲自替林灵素寻找借口,准许了林灵素的怠慢,甚至可自我调侃一番。 林灵素这样的待遇让徐知常何其眼红。 他想起自己在西太乙宫中,和林灵素会面的经过,对方的强大,以及那实力可怕的护道人,都远不及现在,天子对林灵素的态度,所带来的震撼。 徐知常心思转动,一点一滴的回忆起,自己和林灵素,还有天子对林灵素的态度。 脑中蓦的掠过一道亮光。 不管是林灵素,还是天子赵佶,似乎有超乎旁人想象的默契,所以才会让自己觉得不可思议。 而天子和林灵素两人最默契的地方,便在于林灵素口中,还没有到来的坐骑。 先前在西太乙宫的时候,徐知常还以为,林灵素满口胡柴,才会随意找了一个借口。 但是天子明明还没有见过林灵素,竟然也同意了林灵素的托辞,这才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