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次非亲密接触(上)-《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3/3)页

    “前来找某有何事?”

    “观字,请中丞成全小子。”

    “某的字并不以新奇见长,为何找我?”

    “字从古法来,因此小子先观变,最后还归古法。”

    两人对话很简洁。这是因为杜衍的字引起的,杜衍是写了一手好字,然而现在宋代诸人中,只有他最得魏晋之法,新意虽无,可看魏晋的法度,杜衍的字倒是很有借鉴价值。

    杜衍想劝说,字终是小道,你还是用心读书。这几乎是所有人的认识,但话到嘴边,忍着没有说。都分了心,还弄出来一个匪夷所思的仁义,若专诸用心,会捅出什么妖蛾子。

    心中有些哭笑不得,只好问:“你那个仁义惹出了许多麻烦。”

    这几天吏部里面几乎所有官吏,只要一有空,皆不议论时政或者什么妹妹,全部在谈这个仁义了。

    有的官吏争着争着,双方都能较劲较得脸红脖子粗。

    反对的人只能与大人较劲,不会跑到客栈中找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吵架,那也有失身份,让杜衍看得啼笑皆非。

    郑朗态度很从容,就是这个慢性格,无论在何处,所以给人看上去,他的仪度十分好,隐隐有魏晋那种坦荡之风。拱手道:“小子对我身边的小婢与崔家三位郎君说过,董仲舒改变仁义,有特殊的历史影响。”

    “嗯,怎么又是一辨?”

    郑朗只好再次将他想象的原因说了一遍。

    杜衍很茫然。

    主要这时代,甚至再往上数,几百年来,人们根本就没有往上面想。

    郑朗又说道:“在狱中我又说过,养中发和与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种说法,都有些迂阔。但董仲舒特殊的历史时期所提的特殊仁义,本已偏左,后来再偏上加偏,圣贤言何以自处?小子不敢说要为去圣继绝学,但看到了,也要斗胆试图将它扭转到正确的儒家理论上来。”

    杜衍的学问很好,可辨证法不是他所长,听了后居然无言以对。

    但听了这一句后,他忽然用惊疑不定的眼光看着郑朗,心里想到,你小子难不成真想来为去圣继绝学?

    似乎一篇仁义,已是此少年踏上了为去圣继绝学的第一步坚实的道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