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道-《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3)页

    继续读书,中途只为一件事分了心。

    宋伯去了一趟定州,但人没有立即请来。这时候宋代的农作物分界线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岭南,只要勤劳,一季三熟不成问题的。然而江南才开始真正开发,哪里顾得上岭南,居然许多地方过得刀种火耕的生活。再者,长江以南,三熟有些难,两熟不成问题的。长江北到淮河,两熟,一直到北宋灭亡。淮河到黄河以南,两熟,不过后来到北宋末天冷变得寒冷起来,稍有些困难。再者就是黄河以北,小半是一熟,大半是两熟,与契丹交界的地方只有一熟了。

    因为这几十年,都有暖冬的现象,所以定州还是两熟。

    秋收后事儿没有完,还要种冬小麦子。

    人是请到了,没有立即答应,要选几个人过来看一看。这时代,一个迁移,是多困难的事。尽管郑家开的条件很好。

    宋伯只好先回来。

    但郑朗的名气使然,有的织工家属十分心动。

    事儿忙完了,推选了三个人,从定州赶到了郑州。在路上耽搁了好几天,风尘朴朴的来到郑家庄。郑朗很客气的招呼了一下。

    名气只是起吸引人作用的,主要还是待偶,将待遇亲自说了一遍。本来这事不是他接待的,可考虑人家离得远,自己不出面,始终人家不大放心。聊了一聊。

    其实张义阳不高兴多少有些不应当。

    郑朗只是懒得应筹,另外也不想耽误时间。但对人处事,他态度很温和的。

    三个汉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高兴的答应下来。并没有完,一路迁移,虽不象唐朝那种保守的政策,也要办一些手续,还有举家搬迁,要带许多行李,一些固定财产需要便卖。这不到明年春天春蚕上来,是不行了。

    但那时,郑朗早去了京城。

    因此嘱咐他们溯河而上时,路过东京汴梁,暂停下来,就在东京城,自己做简单的传授。其实也没有什么传的,自己只能说一些理论知识,如诃动手,一概不知。不过放在泣请来的十二名织女身上,就能得到启迪。还有,那些图画,放在大娘手中,到时候按照图画刻丝即可。

    放在后世,也许三名大汉会怀疑,你是怎么知道的?好象郑州城还没有刻丝这个行业吧?然而现在,全部都相信。拜伏地离去。

    开始赶羊了。

    解试考考完,要往京城赶,至少新举子全部赶到京城去参加省试。

    郑州离得近,要赶得慢一些。

    赶羊,是郑朗的说法,实际那些举子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至于明年省试会不会再度不举,那个没有人管的。权当为国家。DP做贡献了,后世还不是如此,房屋、道路以及其他的工程,修了拆,拆了修,这个理儿都是一样。

    但就在这时候,小皇帝展开了第二次反缶。

    几座大殿,修起来很快的,两个来月,聚集了无数工匠,就将它修好了,不修不行,这几座宫殿有寝宫,有早朝殿,还有举行大朝的重殿,大集会的重殿。

    非是这样,引不起轰动,就没有了效果。

    那个钱花得小皇帝很心疼,但还不能说。还好,程琳及时拦了一下,没有杀什么人。不然罪过就大了。

    毕竟烧掉了,于是名字一起改掉,崇德殿改成了紫宸殿,长春殿改成了垂拱殿,滋福殿改成了皇仪殿,会庆殿改成了集英殿,承明殿改成了端明殿,崇徽殿改成了宝慈殿,天和殿改成了观文殿,大宁门改成了宣裕门,宣和门改成了迎阳门,左右勤政门改成了嘉福门。

    仅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把火烧得有多恐怖。

    然后冬加赠镇王元俨母亲为太仪。但这一条不是小皇帝的意思,却是老太太的旨意。这一把火烧得她很伤心,又怕群臣挟势而起,于是安抚八大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