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吹打-《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3)页
“太短了。”
“不短,只到弹奏吹打的时候,”郑朗道,很有深意的,但未继续说下去,道:“富兄,小娘子,今天我正好有雅兴,替你们弹奏一曲新曲。”
努了一下嘴,杏儿会意,将古琴抱过来。
手搭在琴弦上,郑朗才觉得心灵安静。古筝略会弹一点,可始终没有底气。
古琴响起,潺音串串,仿佛点点婀娜高洁的梅花,在琴弦里不断地开放。优雅从容的乐音,使诸人陷入一片如梦如幻的境界里。
十分钟的琴声结束,诸人继续久久不语。
郑朗叹了一口气道:“我想到梅坞去看一看梅花。”
“能否将奴带上?”
郑朗看着宜儿,沉吟一下道:“未必能去,我还有一些事要处理,不能将所有事务丢给富兄一人,那对富兄未免太过不公平。”
富弼叹息道:“倒没有事儿,只是年关快要到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东方。
懂的,但郑朗未吭声。
沉默一会,郑朗道:“不如这样,今天难得的冬曰和煦,又无半丝寒风侵袭,湖水清澈,我们对着这座美丽的湖泊,将公务挪于此,就在此处理公务如何?”
“这里……”
“就在这里,政务透明,百姓才会相信,我在修圩时,也在圩堤上处理政务,有时候围了许多百姓旁听,让他们听听我的难处,我的想法,一样的做事,可百姓却为之心折。”
“好,”富弼欣然道。
郑朗诡异的一笑,大富同志终于渐渐有被他拖下水的迹象,好啊好,大富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就怕他顽固不化,拿着君子党的那一套,自己以后头就痛了。
两人开始坐在凉亭上处理政务。
一会儿便有一些游人站在边上旁听。
对如何处理政务,普通百姓很好奇的,郑朗这种做法,多是第一次见到。
好是好了,可自己能拿得出来,才敢这样做,若是龌龊事很多,敢这样公开处理政务?
大家听了一会,又是嗟叹良久。
忽然远处三匹马疾驰而来,直冲过来,来到湖边,三人将马匹系在岸边的一棵柳树上,走了过来。
正在岸边吃草的大青走过去,在三匹马身上嗅了嗅,忽然高兴的嘶鸣,然后……江杏儿正要过去斥责,立即将眼睛捂上。
郑朗低头闷笑,小青也成了大青,可杭州几乎没有马,人需要,马也需要。
三个钦差也扭头回去看,一个个捂嘴偷笑,来到郑朗面前,道:“郑知府,陛下有口旨。”
“臣接旨。”
“不用下伏,陛下只是有事相询……”然后看了看左右。
郑朗对围观的百姓说道:“诸位退暂时离开吧。”
刚才是州务,可以透明化,皇帝问的是国事,不可能也来个透明化的。大家笑了笑,离去。宜儿施了一礼,也告辞,今天是她主动前来,她所在的馆阁离这不远,闻听郑朗看湖,过来主动为郑朗鼓筝。
不但如此,从郑家回去后,开始不留客人过夜,顶多为客人弹一个曲儿,陪着喝几杯水酒。老鸨与客人也不知道她与郑朗是什么关系,皆不敢强劝。这就是权利的力量。
实际什么也没有,郑朗也听说了,可一直没有表态。
只留下富弼与江杏儿,小黄门带来的两个禁兵手持横刀,站在亭外。
小黄门道:“见过郑知府。”
绝对的不敢傲慢,虽郑朗未回京,可他也知道郑朗在赵祯心中的地位,并且这件事……“不敢,内侍贵姓?”
“我姓孙。”
“见过孙内侍。”
孙内侍看了看湖面,好奇地问道:“这是……?”
“治湖,”郑朗简明扼要的将原因说了一遍。
“那么为什么……”孙内侍指了指凉亭。
“若是一块美玉,用一块脏抹布包着,放在地摊上出售,与用一块上等丝帕包着,放在店铺里出售,价会差几何?杭州是一个好地方,反正泥无处可放,于是用泥筑堤,再少花一些钱,种一些茶树,凉亭,不仅是水利,以后也是一道明艳的风景。不是刻意为风景花钱,钱不多,以后湖美,城更美,何乐而不为?”郑朗只能这样回答了,但不是重点,又问道:“陛下问臣何事?”
“陛下有数事相询。”
“臣不敢当,请垂问。”
“你派的那些人回来没有?”对此无论任何人,只要知道内情的,都十分关注。郑朗对赵祯说了一些,可未说出全部。
对倭国宋人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东奥岛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还知道畿内有山城、大和等五州,五十三郡,另东海道十四州一百一十六郡,东山道八州一百二十二郡,北陆道七州三十郡,山[***]八州五十二郡,小阳道有八州六十九郡,南海道有六州四十八郡,西海道有九州九十三郡,还有壹伎、对马三岛,各统二郡,所谓五畿七道三岛,三千七百七十二郡,四百一十四驿,八十八三千三百二十九课丁。
记载对了一部分,大多数是错误的。
因为平安时代倭国势弱,没有派出使臣前来,于是宋太宗召见了一个倭国商人,商人耻于史册,不记,只记了一句话,召见奝然,存抚之甚厚,赐紫衣,馆于太平兴国寺。上闻其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因叹息谓宰相曰:“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
看看人家倭国多好啊,一姓相传,传了那么长时间,可中国呢,平均几十年就换了一代江山。
不知道究里,知道了,赵匡义不会说出这句话的。
又于硫球取硫磺,对东海那些事儿,宋朝人不陌生。
也是郑朗所说的话让赵祯相信的原因。
到达倭国时间也很快,前世郑朗读过一段史书,倭国与高丽若是顺风顺水,四五天船只便可漂泊而来,郑朗有些不相信。
但是的确如此。到倭国航线也是唐朝的航线,从明州出发,横渡东海,到倭国值嘉岛转航到博多港,全程顺水顺风仅七天。唯有到高丽航线做了变动,从山东登州也改成明州,全程十五天。
宋朝与倭国使节交往不多,但与高丽使节交往频繁,为战略需要才相互来往的,举宋一国,双方来往共达近九十次。
这个航行时间是指顺水顺风,逆水逆风不好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