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在天都山行宫驻扎两千人马,离开行宫。 李宁明出现在行宫,郑朗没有想到。 不一定是好事,战争也会更加扑朔迷离。 …… 又一次开花。 郑朗调动七千骑兵。 此时郑朗有好几个秘密底牌。 第一个便是女真兵,演义里多次说先锋的作用,事实他的作用不可小视,如王吉王凯兔毛川战役,正是数百名清边军的恐怖战斗力,激发了押粮队,大败西夏三万多军队。 并且郑朗写了一封信,让杨家兄弟不惜重资,再弄来一些生女真战士,也没有指望多,阿骨打发家时才只有三千女真士兵。但能将这支部队增加到一千五百人以上,用他们冲锋陷阵,即便在野外,也能与西夏人真正一战。 第二便是通过交易,得到一些吐蕃良马。 青海环境远不如唐朝,还是一个重要的养马基地,吐蕃马素质依然胜过西夏的河套马。 加上当地的马匹,郑朗组织了一万五千名骑兵。 不象西夏全部是骑兵,但再也不是以前几乎全步兵的那种笨重宋军。 第三便是一种简易的盔甲,整个盔甲是蒙古骑兵盔甲与唐朝锁子甲结合的产物。 里面著皮或者纸甲,保护能力有限,主要是御寒的。 外面再罩一层铁布衫,也就是一层铁丝网,这是起防御刀剑砍伤与箭弩射击。 防御作用有限,但若是箭矢射力不强,绞不碎铁丝网,仅箭尖一小部分钻过去,箭簇的外部为铁网所兜,对士兵造成不了伤害。 但这种防御力终是有限。 又于肩肘、胸腹与头顶,设铁甲。保护士兵要害部位。 保护能力不及宋朝现在的盔甲,胜在成本低廉,郑朗在渭州城制出一批,许多官员皆以为郑朗是节约成本,才制造这批“劣质盔甲”。不然组建的骑兵比原来骑兵多,朝廷财政又没有能力让他们全副武装宋朝军制马甲,不能让他们也象西夏人一样,用兽皮做衣做甲吧。 其实它的另一个功能,都让人疏忽,那就是速度。 宋朝拼命的加厚加重盔甲,西夏人用有限的资金打造铁鹞子,皆是考虑防御能力,没有一个人重视速度。 第四个便是火药,如今郑朗还不知道怎么才能用好它。但知道发挥好,会建奇效。 宋朝拥有的骑兵出忽野利乞遇的想像,拥有的战马数量同样惊人。而且于战前,郑朗又带来几百匹驮马,更增加此战的速度。 诸将瞠目结舌,郑朗让人吩咐传赵保赵忠赵胜三个女真将领进来。 沉声说道:“此次你们必须听从狄将军命令,让你们进就进,让你们退就退。” “喏。” “此战结束后,加上前次功劳,我会二功合一,不仅让朝廷授予你们官职,还会派人前去东北,将你们家人想办法接到我朝,再让陛下拨出款项,于京城修建房屋,让他们也享受我朝的富裕安定生活。” “喏。”声音更大。 让他们退下。 第二朵花开出来,南边人少一点,由郭逵与王直率领,北边是主力部队,由狄青率领。但这朵花瓣反向而开,自东往西开出。继续劝胁留下的部族,不过这次态度没有那么好了。 再不服从命令,我们家相公就不会将你们当成宋朝子民。 话外之音,以后就将你们当成敌人。 还真管用,一部分犹豫观望的部族再次带着财物牲畜,向南迁移。还有少数部族向西夏人求救,让我们进入贵国境内吧。 野利乞遇没有答应,但是好言相劝,我会保护你们的。 不能迁,一迁以后出击宋朝,再也没有那么多耳目。 但种种伪装术,终于使野利乞遇上当受骗。 …… 十月底,太阳昏黄,快要落到西山。 也是一年中日光最短的时候。 凄厉的西风吹来,带着层层寒气。 狄青与郭逵于没烟峡北两军会合。 狄青看了看郭逵,问:“郭将军,有没有准备好?” 两人同病相怜,狄青上位快,许多人认为他运气好,沾了郑朗的光。郭逵似乎上位更快,并且至今没有任何战功。别人更认为郭逵沾了郑朗的光。不过考虑到他哥哥的光荣牺牲,没有多少人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