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3)页

    先是决里隘。

    这是很关健的一步,宋朝为了诱惑交趾出兵,故意做出不设备的样子,甚至坐视安远城摇摇欲坠。但不设备,自己大军来了,长驱直入,邕州危险。因此强行攻下决里隘,将自己军队拖了几天,后方有了准备时间,然后从容地撤到三关。从三关再次设阻,让自己粮草紧张,大肆掳掠,消息传出,后面蛮部撤退,也因为担心遭到被洗掠的那些部族下场,反过来齐心协力协助宋军作战。兵力就有了。

    甚至逼迫自己出兵广源州,使得广源州一些部族向宋朝倒戈,口袋最边缘的一块也随之收了起来。

    以前出兵的持仗乃是宋朝在两广兵力少,现在看来,这个判断也出现错误。正规兵力是少,可有百姓。这些百姓要么就当地强横的蛮人,要么就是贫困的移民,看到广南东路的成果,他们更不想美好的未来让交趾破坏掉。况且还有丰厚的奖励刺激百姓参战。即便如此,这些百姓战斗力很低。所以以前一直轻视,但配合了这些大关重卡配合,那么这些老百姓就能派上用场。

    很接近真正的真相。

    然而武珥还是不大相信宋军能将自己这支军队全部吃下去。

    现在未攻下太平寨,是考虑到无法接受惨重的损失,若不计损失,无论任何一个城寨,武珥也有把握攻下来。

    武珥不会去做的,若那样,就算攻下太平寨,又如何攻下邕州城,攻下邕州城又如何攻下宋朝其他地方?

    宋朝想将自己全部吞下去,逼得自己鱼死网破,凭借镇南关与永平寨能将自己的大军困住吗?

    也就是这个口袋扎得很没有道理。

    商议许久,忽然武珥毛骨悚然,他想到一个严重问题了,宋也勿用将自己这支军队吃下,只要困上十几天,后方……正好他还读过一本《三国志》,武珥就想到关羽败走麦城一事。只要宋朝能出奇兵,袭击升龙城,将皇室与国内重臣一起捉住,家属看押,自己手下这支军队也就散了。

    宋人会有这个胆子?

    他不大相信,但还是决定派出一万军队,分兵永平寨与镇南关,下令不顾牺牲也要将镇南关与永平寨攻下。宋人有没有这个胆子不要紧,得将镇南关与永平寨控制在手中。直到这里,他后悔三关一寨留下的兵力少了。

    一万军队南下,他坐在帐蓬里依然坐如针毡。

    又派了许多斥候翻过山林,前往宋境打探消息。

    这些斥候逐一落网,但外面的斥候却将消息终于带了进来。

    李曰尊与武珥神情大变。

    李曰尊马上要班兵回国,被武珥阻住:“皇太子,不能急。”

    然后坐下来凝思,宋朝发动大规模民兵守城,有些出忽他意料之外。忽然痛恨自己在决里隘的迟滞,那时就应当想到宋朝于关前将自己军队阻住,赢来宝贵的时间,这个宝贵的时间能让宋朝从容组织民兵担任防御工作。

    自己有些托大了。

    又没有想到这些老百姓能发挥如此出色,不但将自己军队阻在十二关寨前,还将安远城守了十九天不失。

    丢开这些民兵,他眼前有两种选择。第一个选择立即撤兵回国,若能将那个宰相捉住,还能弥补此次出兵未胜的结果。若未捉住,这次牺牲巨大,会给交趾带来许多不好的后果,自己仕途也就结束了。

    还有一个选择,宋朝既然分兵南下,必派正规军队。但是宋朝的正规军队在两广并不多,即便算上张岊的援军,依然很紧张,守住十二关寨就不易了,再用伏兵让三关一寨易守,兵力更紧缺。那么会出现一种可能,宋朝在两广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十二寨前,只要将十二寨突破过去,邕州城此时乃是一座空城,甚至两广所有城池皆成了空城。宋军想攻下升龙城,即便国内兵力不多,也会耽搁一段时间。自己的军队自邕州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宋军被迫不得不撤兵回来援救。并且逼迫宋军不得不与自己进行野战,自己兵力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两种选择,不知如何选,于是将想法说出。

    李曰尊不同意后者。

    李常杰却在沉思,最后道:“武将军,可有把握南北攻下两寨?”

    “监军是……”武珥便不再说了,他后一种想法虽好,但若不派兵援救升龙城,万一有事,他的责任,不仅是他的责任,李常杰等人皆有责任,恐怕在军中的李曰尊就第一不会放过他。一救,只能分兵,攻下一寨都感到困难,况且分兵南北进攻。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撤兵吧。”

    余靖发出动员令,百姓闻讯纷纷参兵,可来到邕州,却没起来多大效果。即便是张岊也动用一支护粮的军队与西夏军队作战,但不敢将这些百姓带到野外,与交趾人决战。

    眼睁睁地看着交趾军队疯狂地涌向南方,对镇南关与永平寨穷攻猛打。张岊没想到交趾军队撤得如此干脆,这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救是不敢救,不说手中的兵力不多,还多是民兵,不适合野战,就是适合也不敢将大军率出去,一旦战败,后面关寨无兵可用,让敌人反攻回邕州,大事去矣。因此又让指使张宝率领三千民兵再次从横山寨出发,从广源州绕到镇南关进行支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