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3)页

    “就是多花了钱,也是花在贫困百姓身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要钱来做什么的?不用在贫困百姓身上,难道让一个知县养七十二个小妾家记?”

    “那个知县养了七十二个小妾?”庞籍好奇地问。

    郑朗闷哼一声不答。不要说知县,后来还有一个相当于县尉主薄的局长,包养七十二个小老婆呢。

    “我就怕国家财政不足。”

    “国家财政不足?先帝末年国家耕地在册的有五百余万顷,这些年农田水利法,江东圩,加上南方诸路新增加的五十多万顷耕地,最少带来一百万顷,加上原先的隐田,国家耕地面积可能接近八百万顷,然而户部册上不足四百万顷。其中近三百万顷在南方。难道若大的北方仅有一百万顷耕地?庆历末为了休生养息,减免商税,因为休生养息带来商业繁荣,在皇祐时商税一度达到一千五百多万缗钱。这一过就是六七年时间,银行的刺激,平安监规模扩大,各地作坊数量激增了两倍,商税呢,去年商税仅有一千七百万缗。这些税钱呢,这些耕地呢?”

    几人在交谈,边上围上来许多官员旁听,郑朗几个责问,无任何官员敢回答。

    “郭谘看到耕地兼并隐田严重,地籍混乱,富者田产益重而田赋未增,贫者田益少而税未减,甚至有私田数百亩者,只纳四亩田的税,于是首倡均税法,为何醇之派方员外郎孙琳、都宫员外郎林之纯、屯田员外郎席汝言、虞部员外郎李凤、秘书丞高本分往诸路均田,人还没离开京城,反对声音一片?天下,精英的天下,可也要兼顾贫困百姓。不要拿着君王的俸禄,却将国家的利益往少数人口袋里装。贫富不均严重,最终你我子孙无存矣!”

    说完,郑朗大步回家。

    刚到家不久,忽然外面门房来禀报:“陛下来了。”

    郑朗立即命人将中门大开,皇上来了,什么门都得开,最高礼仪欢迎。

    明白赵祯用意,无论黄河,或者西夏,自己得负起主要职责,这些年自己一直未再度进入两府,会让人产生误会,误会就会轻视,轻视政令就没有威信。

    因此高调地来访,给自己威信。

    将赵祯迎到府上。

    坐下,赵祯说道:“朕还是第一次来你家。”

    皇上到某一个亲信大臣家中坐客,颇为正常,不过以前让郑朗不遭人嫉妒,赵祯却一次也没有来郑家做客。

    赵祯又说道:“你家的宅子也是我去过大臣家最寒酸的宅子。”

    “陛下,不能住得太委屈,不能吃得太委屈,也不能穿得太委屈,然也不能奢侈无度,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啊,说起来简单,可几人做到,对了,你那两个学生呢?”

    “陛下,他们不是臣的学生,互相交流。在学习呢,准备参加制科考试。”

    “那还早。”

    “也要准备。”

    “对了,刚才朕听闻你在崇政殿外与几位宰执发生争执。”

    “也不算是争执,仅是看到一些弊端,忍不住想说,既然陛下说到此事,能否将几位宰执一道喊来做客,刚才崇政殿臣工太多,臣心中有些想法,说都说不清。”

    “朕是来做客的。”赵祯打趣道,不过还是听从郑朗建议,派太监前去传诸相过来。

    崔娴亲自上茶,赵祯说道:“你们都下去,我与郑卿说几句话。”

    等崔娴与几位下人太监退下,赵祯说道:“奴奴在宫中想见你一面,让朕劝阻了。”

    郑朗很尴尬,道:“陛下,能否选一个好的郎君,殿下不能一辈子呆在深宫。”

    “朕劝过啊,但她不听,朕又怕出现意外。”

    “这个……”郑朗不知道怎么回答。

    “你不关心你的儿子?”

    郑朗差一点滴汗,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实际问过,在宫中还好。就算宫中能发生什么勾心斗角的事,赵念奴的儿子也不能参与嫡位之争,倒没有什么危险。

    “陪朕上你家楼上看一看。”

    “喏。”郑朗将赵祯带到自家二楼上,站在书房前,赵祯眺望着远方,道:“朕心中有一个想法,过几年事件淡化下去,奴奴心里面还有执念,就在你家附近建一座道观,让奴奴出家。”

    “这个,”郑朗真的滴汗了。

    “那样一来,你更难进入两府。”

    “进不进两府对臣来说一样,不过,”郑朗不知道怎么说,从私情角度来分析,这是最稳妥的办法。郑家周围非富即贵,但皇家想建一个小道观还是不难的。以女道士身份偶尔来走动,只要做得不过份,别人会说闲话,但不要紧。可终是一颗定时炸弹,想说,自己做的孽,也无话可说。

    赵祯却岔开话题,就算有这个想法,也必须等治河或者平夏过后,这时候无论如何,不能出乱子,眺望着远方说道:“郑卿,你几乎踏遍了我宋朝大多数地方,百姓过得如何?”

    “陛下,好的确实好起来了,还是有许多人衣食困难。”

    “朕很想看一看真实的百姓生活,”这个要求似乎不难,实际真的很难,想一想皇上出行,玉辂载着,周围侍卫开道,也出宫,甚至出城,但那有什么机会能真正看到老百姓的生活。

    郑朗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