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翌帝国复又逐渐强盛起来。 慕氏皇族传至仁宗慕之焕一代,距始帝建国已有665年,年号天德,尊嫡母“圣母皇太后”位。 大翌镇南侯嫡长女柳止忧以太子妃之尊入主中宫。 皇后所出大公主慕卿汵,赐封号“惠安”,皇三女慕卿洛,号“惠宁”。 帝王一母同胞的和亲王封号“九章”,两字王号,荣宠盛极,九章亲王入宫无需下马,不解佩剑。 然此时的大翌仕族分抗皇权,左右朝政已有数百年根基,后宫多为世家贵女,前朝仕族各为一派,泾渭分明。 天德元年,帝广充后宫,连纳庆国公府嫡次女、户部尚书嫡女、礼部尚书之女、大理寺卿长女等名门闺秀数十人入宫,各地秀女者众。 天德元年末,中宫诞下皇四子,帝赐名慕尚煌,大赦天下,举国同庆。 天德二年后宫时有喜讯传来,皇六子、皇七子、皇八子相继出生,三妃几乎接连传来喜讯,引为一段美谈,帝大喜,赏赐不断。 天德二年七月,姜妃所出二皇子于京郊马场坠马而亡,帝怒急,欲令金吾卫血洗马场,群臣惶然。 皇后强撑病体于乾清宫跪谏,帝乃作罢。 天德三年,敬贵嫔溺水而亡,其所出皇五女交由姜妃抚养。 天德六年七月,仁宗元后柳氏薨,谥号懿敏圣慧,帝封中宫凝懿宫,皇长女、皇三女由贵妃付氏抚养。 天德八年末,九章亲王妃诞下一女,正值九章亲王于成源大战大胜突厥,帝大喜,赐名慕长安,封号同名为“长安”,羡及京华。 天德十三年七月,赢渠太子亲至盛京欲结两国邦交之好,仁宗以皇长女惠安公主许之。 天德十五年,安王世子沈行知于国子监作一则《下策伐兵》,年仅十岁,举朝皆惊。 仕族阀门均以其为贤才,待他年纪渐长,风华更显,京中仕子更有隐隐以其为首之象。 天德十六年,居亿扬言三十万铁骑踏破大翌,帝令容王领兵出征。 时年九岁的容世子随父上阵,天纵将才,容世子以铁腕强硬,用兵如神显名于居隅大战。 帝国正史所载:“天德十六年,容世子阑,随父出征居亿,世子兵策诡异多变,其亲兵银甲骑,居亿敌军闻之色变。” 前后不过一年时间,居亿献上公主及牛羊求和,帝将居亿族第一美人居阳公主赐皇四子为正妃。 公主抵京第三日暴毙,举朝哗然。 帝大怒,令详查。 天德十七年初,容王父子大胜还朝,帝朝阳殿前以皇五女许容世子,世子拒,言:家国不宁,何以为家,传为佳话一段。 坊间说书之人更是将这段故事添添改改,说成小段子,一传十十传百,至于其中真假。 故事里的人,倒也无人关心了。 天德十七年末,终不耐突厥时有小股军队骚扰边疆子民之举,帝下旨征战突厥。 九章亲王、容王率军成两翼包围之势围攻突厥,大胜,突厥可汗自刎,至此,突厥国灭。 天德十八年,匈奴来犯,气势汹汹,此时的异姓王府及世族门阀后辈屡出奇才。 帝至暮年,疑心渐重,已不欲再授诸王兵权,领兵人选迟迟悬而未决。 三月,皇四子上表,愿领兵出征匈奴,扬大翌国威,帝悦,封“抚宁大将军”。 领兵三十万出征,令九章亲王监军。 七月,兵部尚书嫡女柔羽媛何氏求见帝颜,扬言皇三女与宫外时有书信往来,无德无贤,有损皇家颜面。 帝大怒,即刻下令封洛水宫,只进不出,遣亲兵金吾卫阖宫搜查,闹得合宫内外皆知。 皇三女素来体弱,据传因怒极攻心,当场昏死过去。 后来宫中传出消息,皇三女宫内信件,皆是与兄长来往问候。 御书房内,诸王在座,帝阅其一双儿女往来书信良久,长叹:“惠宁若为男儿,我大翌之幸!” 天德十九年初,帝日渐年迈,后宫姜妃独大。皇三女病重,帝下旨广招能人异士,凡能医治公主者,封侯位。 皇三女上书。 “父皇垂怜。然今皇兄出征,广招医者,弟必闻之,千里之外亦为儿臣所忧。凡我大翌男儿皆以马踏河山,逐敌护国为荣,今匈奴来犯,身为皇女,儿臣不为疾忧,又岂能再劳父皇、皇弟心忧,祈请父皇应允儿臣前往英山休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