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慕尚临至今还记得当时他的母妃笑意盈盈地看着他,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只是一如既往地温柔地揉了揉他的脑袋。 后来长大了,见多了这些个宫廷争斗,尔虞我诈,他母妃当年想要告诉他却最终没有对他讲的话,慕尚临慢慢地也就想明白了。 他年纪小,除了六哥和七哥,在宫里他是没有什么亲近的兄长的,而这其中,他又与七哥哥最为亲近要好。 因为七哥哥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并与他分享。 七哥哥的母妃,是父皇极为宠爱的汤妃,汤家是做皮革生意起家的,世代来往于边城各地。 长大了,很多事情对他便不是什么秘密了,汤家的女儿,是在父皇巡视营地时,汤家家主亲自献上的。 据说还是大半夜裹着一条光溜溜的红布就直接送去了先帝营帐。 如此吃相,即便是落在稍有些底蕴的普通权贵的眼里,也是极为难看的。 荣华富贵,权力地位有了之后,人总会越来越看重名声与体面。 但是显而易见的,汤家,是丁点儿也不在乎名声这东西的。 是以在先帝后宫之中,大部分嫔妃皆出自世家之中的情况下。 自视甚高的妃嫔们,自然是对那以十分不体面的方式爬上龙床的汤妃没有一星半点的好意的。 更何况,登基之后逐渐可以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的帝王,明目张胆地宠着那位年纪轻轻的汤妃。 出自商贾之家,入宫便封了妃位,这已然是属于一个女人的传奇了。 而这个女人,也注定会成为后宫里其他女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后来,汤妃生下了天德年间的七皇子,帝王大喜之下,孩子尚不足百日,便为其赐名了。 在他之前出生的皇六子以及在他之后出生的皇八子,都并无此等待遇。 自然,那个时候的皇六子以及他的生母柳贵嫔的处境是极为尴尬的。 帝王昭示一个皇子所获得的巨大荣宠的同时,无疑也是在昭告天下,另一些儿子的不得他意。 这座盛京城,从来都是拜高踩低的地方,更何况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巍巍深宫。 在慕氏一族掌权的大翌帝国,帝王一般都是在百日后应群臣所奏,为自己刚出生的皇子皇女取名。 是以,那位甫一出生便被帝王不顾祖宗礼法亲自赐名为“翰”的皇七子,注定是不同寻常的。 慕尚翰的一生,与他出生时父亲丝毫不顾忌祖宗礼法一般。 他自顾自地活了小半辈子,也无谓于任何礼法教义,自然,这是后话了。 只说当时按着汤妃和皇七子的受宠程度,自然也惹得了这宫里宫外许多奉承巴结之声。 但这一切,与稳坐仪安宫的贵妃娘娘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仪安宫里的贵妃娘娘,长得好,出身好,脾性也好,而且也极会做人,更莫说她生下了天德年间的八皇子。 而且无论帝王后宫进了多少人,一个月里帝王总要去她宫里好几次。 帝王盛宠固然是好,然则在这后宫里,荣宠长久不衰方才是真正的本事。 天德年间,那位后宫里唯一的贵妃娘娘无疑是有这样的真本事的人。 是以,宫里宫外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仪安宫的人有半分不敬,虽然仪安宫的主子看着最是温柔,性格也最是和善。 太傅也如此,他虽然表面上被尊为皇子师,然而,他也是入世官场的普通人而已。 第(2/3)页